強壯體魄 培養(yǎng)習慣 學會感恩——安龍五中首屆學生開學暨軍訓活動側記
強壯體魄 培養(yǎng)習慣 學會感恩
——安龍五中首屆學生開學暨軍訓活動側記
亮點黔西南訊 8月21日,黔西南州安龍縣第五中學迎來了首屆新生。與他們一同見證五中誕生的還有三位特殊的老師,他們是來自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曹一曉、韓劍鵬和公瑞祥。
為期六天的安龍五中首屆新生軍訓啟動大會也同期舉行。由三位研究生分別擔任軍訓總指揮、總教官和代理班主任,堅持“從嚴依法施訓”原則,通過軍事化管理和訓練,讓學生們掌握基本軍事隊列動作,理解學校的培養(yǎng)目標和要求,并開展了以規(guī)章制度、禮貌禮儀、隊列常識、奉獻意識等為主要教育內容的訓練。
天氣雖熱,但學生們個個精神抖擻;軍訓雖苦,但學生們沒有一個臨陣退縮。 “齊步走、立定、跨立……”伴隨著一聲聲口令,學生們令行禁止、動作整齊劃一,儼然一群紀律嚴明的“小戰(zhàn)士”。
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,軍訓期間,安龍五中還特地開展了習慣養(yǎng)成教育、班級文化建設、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等,培養(yǎng)學生們愛校、愛班愛集體的意識。
每天早上,軍訓教官都要對學生寢室進行內務檢查,并指導他們如何整理內務、怎樣規(guī)范作息,旨在培養(yǎng)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。晚自習上,班主任引導學生大膽的進行自我介紹,讓新生們在互相了解的同時,又培養(yǎng)了同學們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。
班級文化建設是五中鮮明的特色。班主任鼓勵學生上臺在黑板上板書,為今后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生角色轉換打下基礎;引導學生們討論,制定本班的班歌、班訓、以及班旗,大大增強了溝通能力以及創(chuàng)造力。七年級四班的口號就是:“路在腳下,志在心中;自信自強,勇攀高峰;勤學苦練,奮勇爭先;我要努力,我定成功。”類似這樣振奮人心的口號總會在訓練場的不同方位響起,他們用吶喊展現(xiàn)著決心。他們的班歌則是改編自周華健的《朋友》,孩子們從勵志、夢想出發(fā),將歌曲完全變成了屬于他們的集結號。同時,班主任利用民主投票等方式確定班干部,讓學生們通過演講展現(xiàn)自己的風采,從而得到大家的支持,以培養(yǎng)民主投票、積極爭取的意識。
理想是人進步的最大動力。五中還舉行了以《我的理想》和《十年后的我》為主題的普通話演講比賽。在老師的引導下,同學們暢談理想,描繪未來。不論是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(yè),還是想默默做一份普通的工作,都充分得到了老師、同學們的肯定和鼓勵。這次比賽,不僅打開了學生們興趣的大門,也鍛煉了寫作能力和演講能力,尤其在全校師生普通話推廣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。
如何在教授書本知識的同時,傳遞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也是五中十分重視的事情。為此,根據安龍團縣委的工作安排與指導,在本次軍訓結束時的總結表彰大會上,五中專程把學生家長邀請到學校,由校長吳偉宏親自主持,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感恩教育活動,主題就是讓學生為父母洗一次腳。當音樂響起,伴隨著校長深富感情的演說,孩子們蹲在地上為辛勞養(yǎng)育自己的父母認認真真地洗腳。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第一次為父母洗腳,當他們看到父母長滿老繭的雙腳和皮膚粗糙的雙腿時,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,而父母們也都幾度哽咽。這就是愛,這就是感恩。
學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,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,打造出他們從小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,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,孝敬父母;感念祖國之恩,報效祖國;感念自然之恩,學會和大自然生靈和諧相處;感念社會之恩,學會和不同性格、不用階層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。
在這次軍訓中,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深入參與,其中曹一曉擔任軍訓總教官兼7(4)班班主任,同時要負責全校班級文化建設以及學校制度貫徹響應,韓劍鵬擔任軍訓總指揮全面負責軍訓進度以及簡報的收集、整理、發(fā)布,公瑞祥擔任7(5)班班主任及畢業(yè)班的副班主任,不僅要負責軍訓期間的文字匯總還要配合畢業(yè)班的英語教學。
支教團在完成校領導安排的工作前提下,也在積極思考著如何能夠最大力度地為五中做出貢獻,如何真正為五中的教育、教學帶來不一樣的東西。為此,作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,怎樣在完成制度建設以及公益平臺建設的前提下,做好課程教學、公益扶貧等工作,這些都是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為之努力奮斗的。(文/曹一曉 公瑞祥 圖/韓劍鵬)
分享到:
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